来源:中国科学院|
发表时间:2024-03-27
点击:2265
文章来源: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s)因钙钛矿材料重量轻、柔韧性好和可低温溶液加工性而得到发展,并将能量转换效率(PCE)提高了24%。然而,f-PSCs在形成具有机械稳定性的均匀且高度结晶的薄膜方面面临挑战。具体来说,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外力作用,如机械弯曲导致钙钛矿晶界处产生不可逆的裂纹和裂缝,易破坏钙钛矿薄膜和器件的稳定性。此外,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与柔性衬底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以及低温溶液处理过程导致多晶薄膜中缺陷和残余应力的产生,是刚性器件和柔性器件之间存在效率差距的主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葛子义和刘畅等在薄膜形貌调控、新型二维钙钛矿材料设计和载流子传输层修饰等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工作。
相关研究成果以Utilizing electrostatic dynamic bonds in zwitterion elastomer for self-curing of flexi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为题,发表在《焦耳》(Joule)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a)钙钛矿薄膜的自愈合过程示意图;(b)SBMA的分子结构以及交联前后对比;(c)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J-V曲线及器件结构
[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准确性等负责,尤其不对文中产品有关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担保。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提醒读者,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